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刺果茶藨子 | 拼音:cì guǒ chá biāo zǐ |
拉丁学名:Ribes burejense Fr. Schmidt |
别 称:刺李、刺梨、山梨、刺醋李、醋栗、酸溜溜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双子叶植物纲 |
目:蔷薇目 | 亚 目:虎耳草亚目 |
科:虎耳草科 | 亚科:茶藨子亚科 |
族: | 属:茶藨子属 |
主要产地
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河南 |
形态特征
刺果茶藨子落叶灌木,高1-1.5 (2) 米;老枝较平滑,灰黑色或灰褐色,小枝灰棕色,幼时具柔毛,在叶下部的节上着生3-7枚长达1厘米的粗刺,节间密生长短不等的细针刺;芽长圆形,先端急尖,具数枚干膜质鳞片。叶宽卵圆形,长1.5-4厘米,宽1.5-5厘米,不育枝上的叶较大,基部截形至心脏形,幼时两面被短柔毛,老时渐脱落,下面沿叶脉有时具少数腺毛,掌状3-5深裂,裂片先端稍钝或急尖,边缘有粗钝锯齿;叶柄长1.5-3厘米,具柔毛,老时脱落近无毛,常有稀疏腺毛。花两性,单生于叶腋或2-3朵组成短总状花序;花序轴长约4-7毫米,具疏柔毛或几无毛,或具疏腺毛;花梗长5-10毫米,疏生柔毛或近无毛,有时疏生腺毛;苞片宽卵圆形,长3-4毫米,宽约3毫米,先端急尖或稍钝,被柔毛,具3脉;
花萼浅褐色至红褐色,疏生柔毛或近无毛;萼筒宽钟形,长3-4毫米,宽稍大于长,萼片长圆形或匙形,
长6-7毫米,宽1.5-3毫米,先端圆钝,在花期开展或反折,果期常直立;花瓣匙形或长圆形,长4-5毫米,
宽1.5-3毫米,先端圆钝,浅红色或白色;雄蕊较花瓣长或几等长,花药卵状椭圆形,先端常无密腺;
子房梨形,无柔毛,具黄褐色小刺;花柱无毛,几与雄蕊等长,先端2浅裂。果实圆球形,直径约1厘米,
未熟时浅绿色至浅黄绿色,熟后转变为暗红黑色,具多数黄褐色小刺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|
生长习性
生于山地针叶林、阔叶林或针、阔叶混交林下及林缘,也见于山坡灌丛及溪流旁,海拔900-2300米。 |
药用价值
刺果茶藨子茎枝、果实:清热燥湿,利水,调经。用于风湿痛。果实有刺,味酸,可供食用,但以制作果汁和果酒为宜,我国东北地区民间也用其根浸酒饮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