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牵牛 | 拼音:qiān niú |
拉丁学名:Ipomoea nil (Linnaeus) Roth |
别 称:裂叶牵牛、勤娘子、大牵牛花、筋角拉子、喇叭花、牵牛花、朝颜、二牛子、二丑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双子叶植物纲 |
目:管状花目 | 亚 目: |
科:旋花科 | 亚科:旋花亚科 |
族:番薯族 | 属:牵牛属 |
形态特征
牵牛,一年生攀援草本。茎缠绕,多分枝。叶互生,心脏形,3裂至中部,中间裂片卵圆形,先端短渐尖,两侧裂片斜卵形,全缘,两面均被毛;叶柄较花梗为长。花2~3朵腋生,具总梗;小花梗长约1厘米,具2细长苞片;萼5深裂,裂片狭披针形,长2~3厘米,先端长尖,基部被硬毛;花冠漏斗状,先端5浅裂,紫色或淡红色,上部色较深,下部色浅或为白色;雄蕊5,生于花冠近基部,花药长圆形;子房圆形,3室,花柱长于雄蕊,柱头头状。蒴果球形,种子5~6枚,黑褐色或白色、浅黄色,无毛。花期6~9月。果期7~9月。 |
生长习性
牵牛生于山野、田野,或墙脚下、路旁,也有栽培。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 |
药用价值
牵牛除栽培供观赏外,种子为常用中药,名丑牛子(云南)、黑丑、白丑、二丑(黑、白种子混合),入药多用黑丑,白丑较少用。有泻水利尿,逐痰,杀虫的功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