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拳参 | 拼音:quán shēn |
拉丁学名: |
别 称:山虾子、倒根草、紫参、破伤药、刀剪药、疙瘩参 、虾参、回头参、山柳柳、石蚕、刀枪药、马峰七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双子叶植物纲 |
目: | 亚 目: |
科:蓼科 | 亚科: |
族: | 属: |
主要产地
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湖北、吉林、辽宁等省 |
形态特征
多年生草本,高35-90cm。根茎肥厚,弯曲,外皮紫棕色。茎直立,单一,无毛。基生叶有长柄;叶片革质,长圆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10-20cm,宽2-6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圆钝或截形有时心形,沿叶柄下延成翅状,边缘外卷,两面稍被毛,老时渐脱落,下面具网脉;茎生叶互生,向上柄渐短至抱茎,托叶鞘筒状,膜质,长2-5cm。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,圆柱形,直立或稍弯,长3-6cm;小花密集,
苞片卵形,膜质,花梗纤细;花淡红色或白色,直径约2.5mm,花被5深裂,裂片椭圆形;雄蕊8,
与花被近等长或稍长;花往3。瘦果三棱状椭圆形,红棕色,光亮,包于宿存花被内。
花期6-9月,果期9-11月。 |
生长习性
喜凉爽气候,耐寒又耐旱。生山坡草地、山顶草甸,海拔800-3000米。 |
相关文化
《本草图经》:"拳参,生淄州田野。叶如羊蹄,根似海虾,黑色。五月采。"
《中药志》:"清热解毒,散结消肿。治热病惊痫,手足抽搐,破伤风,痈肿瘰疬,蛇虫咬伤。" |
药用价值
药用部位:根茎。性微寒,味苦、涩。归肝、肺、大肠经,具有泻热利湿止痢,清热解毒消肿,清热镇惊的作用。主治热病惊搐,破伤风,赤痢,痈肿,瘰疬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