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蝟菊 | 拼音:wèi jú |
拉丁学名:Olgaea lomonosowii |
别 称:大蓟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双子叶植物纲 |
目:桔梗目 | 亚 目: |
科:菊科 | 亚科: |
族:菜蓟族 | 属:蝟菊属 |
形态特征
蝟菊多年生草本,茎15-60厘米。根直伸,直径达2厘米。茎单生,基部直径达1厘米,被棕褐色残存的叶柄,残存的叶柄并不作纤维状撕裂,通常自基部或下部分枝,分枝伸长,开展或斜升,很少不分枝,全部茎枝有条棱,灰白色,被密厚绒毛或变稀毛。基生叶长椭圆形,长8-20厘米,宽4-7厘米,羽状浅裂或深裂,向基部渐狭成长或短叶柄,柄基扩大;侧裂片4-7对,半椭圆形、半长椭圆形、卵形、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顶裂片卵形或披针形或长卵形,全部裂片边缘及顶端有浅褐色针刺,针刺长0.5-2毫米;下部茎叶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,向下渐狭成长或短翼柄;向上及接头状花序下部的叶渐小,椭圆形、长椭圆形、披针形至长三角形,渐不裂,无叶柄,边缘有斜三角形锯齿,齿顶有长0.5-1.5毫米的针刺或边缘有针刺。茎叶全部沿茎下延成茎翼,茎翼狭窄,宽1-2毫米,翼缘有稀疏针刺;全部叶质地薄,草纸,两面异色,上面绿色,无毛,下面灰白色,被密厚的绒毛。头状花序单生枝端,植株含少数或多数头状花序,
但并不形成明显的伞房花序式排列,很少植株含1个头状花序而单生茎端的。总苞大,钟状或半球形,
稍见灰白色,被稀疏的蛛丝毛,直径5-7厘米。总苞片多层,多数,不等长,向内层渐长,
外层与中层线状长三角形,最外层最短,长8毫米,宽1毫米,中层长达2.4厘米,宽达2毫米;
内层与最内层与中外层同形,长3.5厘米,宽2毫米,外层被稠密的顺向贴伏的微糙毛。
全部苞片质地坚硬,顶端针刺状长渐尖。小花紫色,花冠长3厘米,簷部长1.8厘米,均等5裂,
裂片线形,长4毫米。瘦4果楔状倒卵形,长6毫米,宽3-3.5毫米,顶端截形,果缘边缘浅波状,
基底着生面稍见偏斜。冠毛多层,褐色,向内层渐长,长达2厘米,基部连合成环,整体脱落;
冠毛刚毛糙毛状,向顶端渐细,易脆折。花果期7-10月。
|
生长习性
生于山谷、山坡、沙窝或河槽地,海拔850-2300米。 |
药用价值
蝟菊的地上部:味苦,性寒。入心、肝二经。清热燥湿、凉血止血、软坚散结。用治湿热火毒、痈疽疮疖、理疮瘙痒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