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野韭菜 | 拼音:yě jiǔ cài |
拉丁学名: |
别 称:山韭、起阳草、宽叶韭、岩葱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单子叶植物纲 |
目: | 亚 目: |
科:百合科 | 亚科: |
族: | 属: |
形态特征
叶基生,条形至宽条形,长30-40 厘米,宽1.5 -2.5 厘米,绿色,具明显中脉,在叶背突起。
夏秋抽出花薹,圆柱状或略呈三棱状,高20-50 厘米,下部披叶鞘;总苞2裂,常早落;伞形花序顶生,近球形,
多数花密集;小花梗纤细,近等长,8-20毫米,基部无小苞片;花白色,花披针形至长三角状条形,内外轮等长,长4-7毫米,宽1-2毫米,先端渐尖或不等的浅裂。 |
生长习性
野韭菜多在山林、坡地生长。喜温暖、潮湿和稍阴环境。 |
相关文化
《千金·食治》载“宜肾、主大小便数,去烦热”。《本草拾遗》载“生毛发。” |
药用价值
根:味甘,性温。果壳:味辛,性温。全草:味甘、微辛,性温。毒性:为根、茎有毒。根:补气益精。用于体质虚弱,阳痿,白带,乳汁不足,小儿疳积;外用治疔疮,五步蛇咬伤。
果壳:补虚助阳,止咳化痰。用于体质虚弱,痰喘咳嗽,百日咳,阳痿,遗精;外用治创伤出血(用种毛贴患处)。
全草:强壮,行气活血,消肿解毒。用于肾虚遗精,乳汁不足;外用治疮疖肿毒,虫、蛇咬伤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