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叉花草 | 拼音:chā huā cǎo |
拉丁学名:Diflugossa colorata (Nees) Bremek. |
别 称:腾越金足草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双子叶植物纲 |
目:管状花目 | 亚 目: |
科:爵床科 | 亚科:爵床亚科 |
族:芦莉花族 | 属:叉花草属 |
主要产地
云南 |
形态特征
叉花草茎直立,多枝植物。茎和枝4棱形,光滑无毛,节间有沟,大叶具柄,柄通常长3.5厘米,光滑无毛,小叶柄短或无柄,大叶片披针形,通常长9-13厘米,宽5-8.5厘米,顶端心形,渐尖,基部尖,小叶片通常卵形,边缘有细锯齿,两面光滑无毛,密布线形钟乳体,通常侧脉6对。穗状花序构成疏松的圆锥花序,花单生于节上;苞片与小苞片早落,总花梗与花轴4棱形,密被长腺毛,苞片椭圆形或长圆形,长4毫米,宽3.5毫米,顶端钝,极光滑无毛,1脉;小苞片长圆形,长4.5毫米,宽2毫米,顶端钝或微凹,1脉,极光滑无毛。
花萼不等5深裂,长6毫米,裂片宽2.5毫米,顶端微凹,极光滑无毛,覆瓦状排列;花冠堇色,长3.5厘米,
冠管长1.5厘米,与喉部不等长,冠檐裂片圆,长4.5毫米,外面光滑无毛;雄蕊4,2强,花丝光滑无毛,
长的长5-6毫米,短的长1.5毫米,花药圆,直径1.5毫米;花粉粒长71微米,直径1.5微米,饰带15条。
子房光滑无毛,花柱向基部略被刚毛。蒴果长8-12毫米。 |
生长习性
叉花草生长于海拔800-1500米处。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和印度卡西山区。 |
叉花草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