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
古哿村位于北流市中部,东与容县灵山交界,南、西、北分别与本市隆盛、清水口、新荣三镇相邻,镇政府所在地距北宝二级公路4公里,距北流市区25公里。古哿村有北流"小西藏"之称。
古哿以水稻生产为主,九十年代初即率先实现“吨粮镇”和“吨谷镇”,林果业以丝瓜、龙眼、八角、玉桂、松、杉为主,其中丝瓜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北流市前列。该镇提出围绕农业抓工业的发展思路,引导农民积极发展,以科技为基点种养模式发展特色农业。建立无公害优质丝瓜示范点,
“古哿”鱼养殖区和松脂主产区,积极引进资金、技术和销售渠道,实现本地的水果资源优势,建丝瓜深加工点15个。在大力发展企业内部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,该镇还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劳务输出工作,不断为农民增收开辟更多的致富门路。林果业生产主要有丝瓜、龙眼、八角、玉桂等,丝瓜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北流市第三位,其中桂味丝瓜品质上乘,为古哿一特产,享誉区内外。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,1993年实现了“吨粮”,1994年实现了“吨谷镇”。
古哿临玉林容县闻名旅游景点“都桥山”只有30分钟车程,村内风景优美,村民生活优雅,素有“世外桃源”之意,有一著名笔架山,三座高峰峰连而立,可以清晰地看到广东深圳,香港,澳门等地方,还有着一美丽传说:在山上许愿的年轻男女,会有好姻缘哦。
古哿,接下来就不忘介绍闻名的鱼虾之乡了,古哿的鲤鱼香甜美味,因为全是使用冰凉泉水养殖,而且不喂养任何饲料,一定让你大饱口福
从“世外桃源”到“生态优美”
古哿村?属广西玉林北流市大坡外镇最边远的山区村?全村810户3200多人?距镇中心15公里,所辖23个村民小组散居在海拔600米的大山中。全村耕地面积1399亩,其中水田面积1198亩。多年来,该村村民默默承受着交通不便、信息闭塞、经济落后的困惑和痛苦。在2002年前,全村人均纯收入仅300多元,村里还有部分群众温饱难以解决。 “路难行”是古哿村不富裕落后的主要原因,一直以来仅靠一条凹凸不平、满是石头的山路与外边相连。由于山高路陡,外面的人不想进村,里面的人往外迁,古哿村基本与外隔绝。“要致富,先修路”,2002年初,古哿村在市、镇两级党委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投入了180多万元,终于在乱石荆棘中辟出一条路面宽7米全长15公里四级公路,使肩担背扛成为历史。“在2002年前,从镇政府坐摩托车到古哿村要一个半小时。每次下村都是早上出发第二天才回来,并且每次回来都要重新伸拉一次摩托车链条。而现在下古哿村不用半小时就到了。”镇里的干部如是说。从广东打工归来在圩上请摩托车回家的小周对记者说:“在2000年回家过年时,从圩上请摩托车到家给30元钱也没有人愿意车,现在公共汽车直接到村了,大大方便了村里的乡亲。” 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困难解决了,古哿村人开始重新燃起了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希望。近几年来,古哿村群众先后在荒山上种起了八角4000亩、肉桂1500亩、速丰桉5000亩,同时还充分利用丰富的松林资源进行松脂采割。此外在镇党委、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,该村群众充分发挥村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,在水田中、山溪边养起了“生态环保鱼”。由于该村养鱼用的水全部是清洁无污染的山泉水,养殖出来的鱼味鲜肉嫩,尤其适合当前人们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。因而该村养殖出来的鱼价比市场上贵,达18至20元/公斤,并且供不应求。目前,该村已有41%的农户发展了水塘或稻田养鱼,水产养殖总面积达392亩。其中水塘面积有45亩;稻田养鱼面积347亩,占水田总面积的35%。据了解,该村近几年养鱼的农户,有80%建了新房。“生态环保鱼”的养殖已成为古哿村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。 路好走了,大汽车、拖拉机等源源不断地把古哿村的特产运出去,为古哿村人带来了滚滚的财源。昔日为解决吃饭问题而奔波的古哿村人变得“财大气粗”起来,先后投资开通了闭路电视系统,建起了灯光水泥篮球场、村委会办公大楼,60%的村民生产小组也开通了可通行拖拉机的机耕路。此外,在镇党委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安装了手机信号收发系统,结束了该村一直不能通电话的历史,该村的固定光纤线路安装目前也正在规划建设中。致富后的古哿村群众也告别了低矮的瓦房和茅草房,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。据统计,该村目前已有60%的农户已建起了新房。日子变好了,村子变美了,古哿村从昔日“与世隔绝”的“世外桃源”变成了今天的“生态美地”。
古哿小学的改造:美国晨光基金会援建的北流古哿小学新教学楼落成
11月30日,由自治区侨办引进的美国晨光基金会“侨爱工程”项目——北流市大坡外镇古哿小学新教学楼正式竣工落成。古哿小学作为北流市最偏僻的山区小学之一,办学条件比较落后。在自治区侨办的牵线搭桥下,今年4月,由海外华人组建的美国晨光基金会捐资20万元,北流市政府配套38万元,在该校建设一幢总建筑面积496平方米,有5间教室和一间老师办公室的新教学楼。新教学楼的落成,极大地改善了该校教育教学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