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
口头村是沁县漳源镇最南端的一个行政村,距县城不足5公里。由6个村民小组组成,住在新、旧208国道两侧。这里地平水浅,土地肥沃,人杰地灵,是一块风水宝地。全村330户,1110口人,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2800亩,粮食总产量142.8万斤(2008年),是漳源镇第一产粮大村。在粮食统购统销年代,口头每年上缴任务粮占整个漳源公社任务的五分之一。
口头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便利。新、旧208国道在这里交汇,每天车流量达9000多辆。司机、客商和垂钓的游客,不少在此就餐、休息,咨询沁县市场情况。可以说,口头村是沁县对外重要窗口之一,是沁县县城的北大门。
口头村有两座山。村中间的叫赵家山。陡峭的山峰像笔架一样,村人昵称“笔架山”, 象征着口头是个文化村。近年来, 口头村出了两位国家级科研领军人物。一位是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太勇,一位是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斌。他们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,为家乡增了光,添了彩。
赵家山山上有不少松树,景色秀丽,四季常青;山下有口头河流淌,冬暖夏凉,舒适宜人。 村北有“羊马山”,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。居高临下,北可看到20里外华山脚下的208国道,南可看到沁县县城。1941年日本军阀在上面修建了高大的炮楼,和口头村炮楼(瓦窑上李志生盖房处)相互呼应,固守着沁县县城和固亦火车站。大东上还有几千年前留下的烽火台。
口头属丘陵地带,夫子山余脉延伸到这里。除石峡周围少数石头裸露外,覆盖着一圪塔好土(红土),宜农宜林。这里的土丘经成年累月的风化、雨水冲刷,形成美丽的景观。卫明章、张国伟同志的《北方水城? 中国沁州》影集中,“丘峰百态” 就是口头三亩沟左侧的丘峰一角。原沁县文联主席卫有良先生观后,留下了赞美诗篇:
天造地设夺神工,
疑是巫山十二峰,
一掌揽尽千古事,
俯首笑看沧桑情。
口头村还是漳河、景村河、口头河3条河流的交汇处。经过千万年的冲洗,形成了广阔的口头河湾(约2000多亩,含南园、景村、刘家坡一部分),有“海河源头第一湾”的美称。208国道和整齐的河道呈十字形从中间穿过,夏、秋两季,碧绿的庄稼齐刷刷的一片,两岸四地竞比高。当年筑河坝时,“山西省书法教育研究会会长、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周礼贤先生”在口头河湾工地参观时即兴咏诗:
漳水清清柳色新,
遥视华山挂流云,
筑坝护滩惊雷动,
故州大地易颜容。
口头河原来是从村里的石头峡缝流出,她弯弯曲曲从农户房前屋后静静地,昼夜不停地流淌,像玉带一样系在口头人的腰间,人们亲昵地称它为“玉带河”。 清澈、甘甜的河水,是口头人的饮用水源,世世代代孕育着口头人民,所以也是口头人民的“母亲河”。受到人们的保护。
口头河发源地“石峡”,峡缝长约18米,宽2.6米,高6米,下面水深2米。有一个神奇的传说:很早以前,这里是座小石山,住着一个蜘蛛精,残害六畜,吃小孩,害男人,闹得人们胆颤心惊。玉皇大帝知道后,派龙王帅各路神仙在双泉岗(岭头自然村古时称双泉岗。岗前有石峡泉,岗后有洞沟泉而得名)安营扎寨,大战蜘蛛精。石峡就是龙王和蜘蛛精大战时龙爪抓下的峡缝(还有油坊坡峡缝)。 双泉岗民众为了报答为民除害各路神仙,在石峡左侧顶上盖下了以龙王为主神位的众神庙。(1943年被日寇拆除,遗址还在),右侧原天兵天将扎寨的地方——“寨上”,后来住上了民众。30年前,寨上的大门还在,真有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”的气势!
口头有北方地区少有的柳仙庙宇。据文字记载:口头三益阁,创于康熙,重修道光,旁有神柳数株,妙药灵验莫测,四方有病者来祷必应,济世活人,神功浩大,感神默佑,戴德无穷。查有关资料得知:柳仙原名柳棨,是一个真实的人物,因宣传孝道有功,被封为“玉枢右宰开玄宏教真君”。
三益阁原座落在长治通往太原的官道上(口头三益桥南)。可以想象当时供奉柳仙的阁楼(楼下通车)是多么宏伟、高大啊! 民国28年,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抢占上党战略要地,掠夺晋东南矿产资源,在修建白晋铁路时,将三益阁摧毁。原碑不知掩埋何处。阁楼东侧原有一棵大柳树(分三叉),来三益阁拜药的人不断(取柳枝、用石峡河水回去煎服),非常灵验。民国31年,先辈捐款在口头三益桥东侧,盖下保存到现在的柳仙小庙。延续了325年的6月13柳仙庙会,成为口头村民除春节外第二大喜庆日子。
口头村党支部、村委为了保护柳仙文化遗产,“弘扬柳仙文化,传承孝顺美德”。每年对庙会给予资助。2009年,6月13柳仙庙会改为“柳仙文化节”
改革开放以来,口头人民在村党支部和村委领导下,充分发挥了每个村民的聪明才智,纷纷走出家门在外创业,平均每户有一人在外打工。涌现出许多致富带头人。办起了预制厂;组建了8个建筑工程队和一大批装修队伍;有便民商业服务网点6个,米面加工点3处,饭店、旅店3个;拥有各类运输车40多辆;大中型拖拉机7台;2000只以上养鸡场2个、羊3群、养猪场6个,生猪出栏最高年达到300多头;大棚蘑菇养殖180平方米。
进入21世纪,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,口头村已形成四大产业:玉米、沁州黄谷子、核桃、芦笋。玉米产业基本上由两个粮食经纪人统领,有的农户玉米产量超过2万斤;芦笋种植近200亩,由一名支委负责;沁州黄、核桃已成立了专业合作社,前景广阔。
口头是沁州黄谷子十大生产基地之一。2009年,沁州黄产量达到50多万斤。400多户农民(含一道梁上的周边村)从中得到国家补贴,增加了收入。口头种植沁州黄已列入山西省农业厅“优势谷子示范基地”建设项目,总投资70多万元。包括打深井一眼(100米)、蓄水池、田间路、喷灌配套设施等。由口头村委和口头永昌小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。水井、蓄水池基本完工,管网已铺设一部分。目前还在施工、完善。“优势谷子示范基地建设项目”的规划、申报、审批和实施,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同志们和主任杜智同志立下了汗马功劳,口头群众永远不会忘记。
说到打井,2009年口头又爆出一条特大新闻: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县水利局测定,在口头赵家山山脚下打髙灌井。原计划打100米,7月19日打到70米时,水从转竿周围涌出,成了一眼泉水井,每小时流量61立方米。水量之大,水质之好,实属罕见,真是一眼神井。现在已成为口头旅游一个景点。前去观看的人络绎不绝。一位领导看后双手捧水喝了一口,倍感清爽、甘甜、精神焕发。感概地说:神水喝一口,能活九十九。
口头双泉岗核桃树种树植专业合作社,是沁县入社农户最多的核桃生产合作社,入社农户105户。种植面积470多亩。2001年,沁县县委、县政府、林业局、漳源乡政府在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时,把口头村作为全县重点,调动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、职工上山参加义务劳动,帮助口头村民种下了摇钱树。2007年开始受益,2009年,核桃产量达2万斤。双泉岗核桃,以个大、皮薄、仁满、味香闻名县城。是强身健体、延年益寿、赠送亲朋好友之上品。
口头和固亦村核桃树种植连片,沁州黄谷子种植连片,每年七月、八月、九月,又是绿色旅游好去处。从口头到固亦,一道梁3公里已通车。谷子、核桃树连续不断。一眼望去:“树上挂元宝 ,遍地是黄金”啊!(指核桃、沁州黄谷子)
口头河湾除种植玉米外,还种有200余亩芦笋。别看数量不多,但效益可观,亩综合收入都在4000多元。每年的四、五、六月是采笋季节,笋农起早搭晌,汗流浃背,奋斗在沙土地上。他们不嫌累,干得欢,自称是在挖银(芦笋是白色,似白银),个个流露出喜悦的心情。
目前,口头村党支部正以饱满热情,带领村民为建设一个宜居、宜旅的新口头而努力。刘汉寿稿